二、推进我国教师教育改革的思考
目前,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与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我国教师教育的改革应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学习和借鉴世界发达国家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的成功经验。在宏观上,教师教育应由国家主导、统筹规划,实现从“行政定向、封闭运行”[19]转向动态多元的开放模式的转变。在中观上,教师教育应建立“实践取向”的课程门类,根据实际需要构建和编写“实践取向”的应用性课程。教师教育应“重心后移”,[20]把教师的在职学习纳入终身学习体系,建立弹性的教师教育新体制。在微观上,教师教育应建立高校与中小学联合体,形成教师教育协同创新机制,使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并形成“形式多样、以校为本”的培训模式。
(一)创新多元化教师教育模式,提高培养质量
1.卓越教师培养模式
卓越教师培养模式从占领基础教育师资培养高地的角度开展卓越教师培养工作,引领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从“精英化”和“个性化”两个维度,精心培养具有教育家潜质的卓越教师。
2.优秀教师培养模式
优秀教师培养模式以普通师范生为培养对象,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和《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暂行办法》,科学构建“公共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实践教学课程+养成教育课程”的课程体系,突出教师资格考试课程。培养适应基础教育发展“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优秀教师。
3.未来教师培养模式
未来教师培养模式以非师范生为培养对象,借助区域高校教学联盟等共享平台,为有修读教师教育课程意愿的联盟内高校学生和其他高校学生提供修读机会,考核合格认定学分,符合学位授予条件的授予相应学位,并为学生提供教师资格考试课程培训。
(二)构建特色化教师教育课程,完善课程体系
1.构建“四年一贯”的课程体系
优化教师教育课程结构,突出实践取向,将教师教育课程渗透到大学四年教育过程中,形成与国家课程标准和教师资格考试对接的教师教育课程体系,包括“基础理论课程+学科教育课程+综合素质课程+实践技能课程”。
2.建设“实践取向”的案例课程
改革课程教学内容,精选对培养优秀教师有重要价值的内容进课程,精选优秀中小学教学案例进课程。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启动“师范生职业技能培养系列课程”和“教师教育特色课程”建设,开发一批高水平、有特色的教师教育课程资源。
3.开发“共享开放”的网络课程
积极借鉴MOOCs和微课程等信息技术手段,研发和建设教师精品资源课程,建设相应的多媒体资源库、名师教学案例库、课堂教学素材库等。
(三)实施技能化教师教育实习,强化教育实践
1.构建“四习结合”的教育实践模式
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构建“演习、见习、实习、研习”一体化的教育实践模式,将训练与实践活动贯穿师范生培养的全过程,调整教育实践方式,延长师范生教育实践周期。
2.构建“四位一体”教育实习、见习模式
构建高校学术引领、地方政府政策支持、教研部门专业支撑、中小学积极参与的“四位一体”教学实习模式,创建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实施多样化的教育实习方案,进一步完善“多学科混合编队”的教育实习方式。
3.构建“基本+特色”的职业技能模式
强化基本技能,打造特色技能,改革技能课程教学内容,完善培养训练方案,全力培养和训练师范生的“教师口语、板书板画、课件制作、说课、讲课”等教学基本技能,同时建立教师职业技能考核制度,分阶段考核。未通过考核的师范生将不允许参加教育实习。
(四)建设实践型教师教育师资,优化教师队伍
1.建设结构合理的教师团队
加强教师教育队伍建设,形成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具有相对稳定性的教学团队。实施教师教育队伍成长发展计划,选派优秀青年教师到国内外访学进修,建立教师教育类课程教师的表彰奖励制度,全面提升教师教育专业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
2.完善分类管理的教师考核办法
建立和推广职前培养教师到中小学教学实践制度;以此作为专业技术职务晋升的条件之一。设立教师教育类教师职称评聘系列,其教学、科研考核指标单列。把承担师范生的课堂教学、技能训练、教育见习、教学实习、毕业设计、论文写作纳入考核内容。
3.建立高水平的兼职教师队伍
构建由中小学幼儿园名师、教研员、基础教育专家组成的“三位一体”兼职教师队伍。依托基础教育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建立合作培养机制。建立特级教师与校长专家库,实行基础教育特聘教授制度。
参考文献:
[1] 教育部.关于卓越教师培养计划意见 [Z]. 2014.9.
[2][3] 钟启泉.世界课程改革研究(中)[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534、536.
[4] 洪明.英国教师教育的变革趋势 [J]. 比较教育研究,2003,(4).
[5][9][13] 郑婉.法国教师教育的改革现状及其借鉴 [J]. 北京教育学院学报,2011,(5).
[6] 湛启标.美国教师教育制度变迁与改革实践 [J]. 比较教育研究,2003,(7).
[7] 何茜,谭菲.韩国教师教育的发展特色及变革趋势 [J]. 比较教育研究,2009,(12).
[8][12] 祝怀新,潘慧萍.德国教师教育专业化发展探析 [J]. 比较教育研究,2004,(10).
[10] 荀渊.教师教育一体化改革的回顾与反思 [J]. 教师教育研究,2004,(6).
[11] 李中国.日本教师教育:特征与借鉴 [J]. 继续教育研究,2009,(12).
[14][15][16] 单中惠.西方教育问题史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1.306、306、308.
[17][18] 李其龙,陈永明.教师教育课程的国际比较[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160—195.
[19] 黄崴.建立以市场为取向的多元开放型教师教育体制 [J]. 现代教育论丛,2001,(2).
[20] 桑镛炳.“重心后移”:师范教育改革的必然选择 [J]. 教育发展研究,2003,(1).
(来源:《教育研究》2014年第12期 作者:关松林。作者单位:沈阳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