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提要】供应链整合与绩效之间的关系已经被广泛研究,然而这些研究大多利用单一国家或地区的数据使用回归分析或者结构方程模型等权变论方法,忽略了供应链整合不同维度间很强的相关关系。为了弥补这一不足,使用结构化方法对供应链整合不同维度与运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用全球10个国家的高绩效企业的数据进行了验证。研究发现了4种供应链整合模式,并发现供应链整合与配送、柔性、质量和创新正相关,而与成本之间是曲线关系。
【关 键 词】供应链整合 运营绩效 结构化方法 整合模式
0引言
经济全球化使得企业面临全球化的竞争,企业不仅要与国内的企业竞争,还必须与其他国家的企业竞争。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后,越来越多的跨国企业在我国开展业务。为了赢得竞争,很多企业努力整合供应链上的合作伙伴来获得更大的协作绩效。由供应商、制造商和客户等作为一个整体构成的供应链已经成为竞争的基本单元[1],供应链整合也已经成为企业竞争优势的一个重要来源[2]。
在过去的10年中,国内外学者对供应链整合已经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究。供应链整合一般包含内部整合、客户整合和供应商整合三个维度[3-4]。这三种整合对创新、运营绩效、财务绩效和股东价值的促进作用已经得到了广泛的研究[3,5-7]。尽管如此,当前大部分研究使用的多是回归或结构方程模型等权变论方法,没有考虑供应链整合三个维度之间的关系,实际上这三个维度之间存在着很强的关系[4,8-9]。因此,学者们也倡导使用结构化的研究方法来研究供应链整合与绩效之间的关系[3,10-11]。此外,大部分前人研究的样本都是针对某一个国家或地区,很少从全球的视角去细致研究供应链整合对绩效的影响,因而前人的研究结论能否进行广泛的推广值得进一步研究[12]。同时,关于不同国家供应链整合的比较研究也很少。基于此,一些学者呼吁进行全球供应链整合的研究[3]。
为了弥补以上研究的不足,本研究在芬兰、美国、日本、中国等10个国家选取了高绩效制造企业,进行了供应链整合的实证研究,比较了不同国家的供应链整合水平,并使用结构化方法研究供应链整合的模式以及不同整合模式下运营绩效的差异。本研究是国际上最先基于全球的视角进行供应链整合的研究之一,为供应链整合与绩效的关系提供了更有力的实证依据;并比较了不同国家的供应链整合水平,为企业进行标杆管理提供了示范。
1文献综述与假设
1.1供应链整合
供应链整合是指制造企业与供应链伙伴进行战略性合作和管理组织内和组织间流程的程度[3]。一条典型的供应链包含供应商、制造商和客户,因此,供应链整合的概念包含三个维度:供应商整合、内部整合和客户整合。内部整合关注制造企业内部的活动,是指企业为了满足客户需求将不同部门的战略、活动、程序和行为组织成合作的、同步化的和可管理的流程的程度[4]。相对内部整合,客户整合和供应商整合属于外部整合,其关注的是组织间的整合,是指企业为了满足客户需求通过与供应链上的关键伙伴(客户与供应商)合作将组织间的战略、活动、程序和行为组织成合作性的、同步化的和可管理的流程的程度[4]。供应链整合的定义涉及组织内与组织间的合作与联盟、信息共享、同步规划以及与客户和供应商联合解决问题等丰富内容,已经被视为提高企业绩效的重要因素[12]。因此,从Stevens正式研究供应链整合的概念以后[13],学术界对供应链整合的研究不断深化,使用不同的研究方法研究供应链整合对绩效的影响。
1.2权变论方法与结构化方法
通过仔细的文献综述,发现目前对供应链整合与绩效的实证研究主要存在两类方法:一类是权变论的方法,传统的使用相关系数、多元回归、路径分析或者结构方程模型等方法研究供应链整合的三个维度(内部整合、客户整合和供应商整合)对绩效的各自影响作用[3-4,14]。由于这种方法可以比较不同维度对绩效的不同影响,加之传统统计方法的实施较为简便,因而得到了学者的普遍采用。但是,权变论方法假设不同维度间的相关性非常弱或不值得考虑,不同维度对绩效的影响是独立的和可加的[11]。这一假设在供应链整合的背景下并不合理,因为供应链整合的三个维度间有较强的关系[4,7],并且,很多学者也发现了内部整合、客户整合和供应商整合之间的交互效应及其对绩效的影响[8-9]。
鉴于权变论方法的不足,很多学者推崇采用结构化的方法研究供应链整合与绩效之间的关系[3,11],因为结构化方法假设研究的多个变量之间是互惠和相互促进的[15],并采用全局的视角探索不同变量之间可能的结构与模式[11,16]。不同变量对绩效的影响可以通过比较不同模式之间绩效的差异来实现。结构化方法主要通过分类实现。Bozarth和McDermott提出,两种分类方法[16],一种是类型法,描述的是由组织特征的独特组合构成的理想类型,很可能的结果是没有任何现实的组织完全符合该理想类型;另一种是分类法,并不定义理想类型,只是将组织分到互不包含的完备的不同组内。
在供应链整合领域,Frohlich和Westbrook提出了“整合弧”的概念[10],使用类型法将供应链整合区分成内部朝向、边缘朝向、供应商朝向、客户朝向和外部朝向五个理想类型,并将样本按照分位点分成这五个类型。其结果表明,与客户和供应商整合弧的宽度与绩效正相关。尽管调查了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供应链整合,Frohlich和Westbrook的研究不足之处是其供应链整合的概念只包含了供应商整合和客户整合[10],没有包含内部整合的概念。为了弥补这一缺陷,Flynn等人使用内部整合、客户整合和供应商整合这三个维度作为分类变量[3],利用分类法将供应链整合分类,发现了五种供应链整合的模式:低均衡模式、中均衡模式、高均衡模式、中客户倾向和高客户倾向,并验证了高均衡模式运营绩效较高的假设。尽管供应链整合的概念在该研究中更为完整,但是该研究的样本只有中国五个城市(香港、广州、重庆、上海、天津),其结论的普适性难以推广到全球。此外,这两个研究的样本包含了具有不同绩效的企业,虽然更有一般性,但是对于一般企业进行“标杆”管理的指导作用不强。
为了弥补以上研究的不足,本研究使用内部整合、客户整合和供应商整合三个维度,利用全球10个主要工业国家(芬兰、美国、日本、德国、瑞典、韩国、意大利、澳大利亚、西班牙和中国)的高绩效制造企业的数据研究供应链整合的可能模式及其对绩效的影响。虽然Flynn等人呼吁同时使用权变论方法和结构化方法研究供应链整合对绩效的影响,但是考虑到使用权变论方法的研究已经非常多,且对不同供应链整合维度与绩效的研究已经进行的非常深入,并得到较为一致的结论[3,5,8-9,14],因此,本研究只使用结构化的方法进行研究。这10个国家分布于亚洲、欧洲和美洲,涵盖了东方文化和西方文化的主要国家,并包含处于不同工业发展阶段的国家(如中国是处于转型经济期的发展中国家,而其他国家大部分处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发达国家)。考虑到这些国家的企业差别是很大的,期望有不同的供应链整合模式会出现。因此,提出如下假设:
假设1:基于内部整合、客户整合和供应商整合可以形成不同的制造企业的供应链整合模式。
1.3供应链整合模式与运营绩效
运营绩效一般涉及成本、配送、柔性、质量四个维度[3,17],也有一些研究将创新包含在运营绩效内[20],因此本研究的运营绩效包含成本、配送、柔性、质量和创新。从理论上来讲,较高的供应链整合意味着制造企业与客户和供应商之间有较高的信任[18]。交易成本理论指出,组织内和组织间的信任与合作关系可以降低交易成本[19]。因此笔者认为,供应链整合可以降低成本。当制造企业与客户以及供应商的整合比较好时,会减弱“牛鞭效应”,制造企业对客户的需求以及供应商对制造企业需求的预测会更加精确,制造企业改变现有产品的数量和组合也会更加容易,为顾客的配送会更加准时,柔性也会进一步增强,质量也会更能满足客户需要。与此同时,供应商、制造企业和客户之间以一种合作的态度进行交易,制造企业更好地理解客户,并能够通过创新来满足客户的需求[6-7];同时供应商提供的原材料或是零部件的质量会更有可能得到保证,制造企业也更可能提供高质量的产品。从实证的视角来看,很多研究发现了供应链整合对运营绩效的促进作用[3,6-7,17,20]。从分类的方法上看,Flynn等、Frohlich和Westbrook的研究发现[3-10],供应链整合模式与运营绩效是相关的。但是,这些研究多是集中于单一国家和地区,或使用不完全的供应链整合概念。本研究从全球的视角研究基于三个维度的供应链整合模式与运营绩效之间的关系,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假设2:供应链整合模式与制造企业的运营绩效是相关的。
2数据收集与问卷设计
2.1数据收集
本研究是一个跨国研究项目——高绩效制造的一部分[21]。该项目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目前已经完成了第三轮数据的收集,第四轮的数据正在收集中。由于中国加入了第三轮数据收集,因此本文使用的是第三轮的数据(2005-2008)。本研究的基本单元是制造企业,分布在芬兰、美国、日本、德国、瑞典、韩国、意大利、澳大利亚、西班牙和中国10个国家的机械、电子和运输三个行业。选择这三个行业是因为他们都处于激烈的竞争环境中,并在全球的产业化制造部门中占据了相当大的比例[22]。样本中包含的企业大都是具有世界级绩效的制造企业,仅有小部分的样本来自传统的制造企业。这样抽样的目的是保证样本中的企业具有较复杂的供应链活动,如本文所要研究的供应链整合活动[23]。
数据收集的过程采用邮寄调查的方式。通过电话获得联系人的信息以后,将问卷和付过邮资并写好回邮地址的信封一并寄给联系人。每个企业会有23个诸如总监、经理或者工人负责填写对应的问卷。由于人数很多,每个企业的经理都会指定一名调查协调人负责分发和收集问卷[24]。最后,一共收到317个企业的有效问卷。样本的主要特征如表1所示。
2.2问卷设计
为了减小共同方法偏差,大多数测量指标由多人回答,然后将这些人的答案取均值。问卷的设计最初使用的是英文,在不同国家进行调查的时候,都会先由精通双语的学者翻译成当地的语言,然后再由其他的学者翻译成英语,来检查翻译的精确性。每份问卷都会附一封介绍信,介绍该项目的目的和意义,并保证所得信息的保密性。
测量内部整合的指标来自Flynn等、Narasimhan和Kim,测量客户整合和供应商整合的指标来自Flynn等人、Frohlich和Westbrook、Narasimhan和Kim,而测量绩效的指标来自Flynn等人、Van Der Vaart和Donk[3,10,12,25]。使用Likert 7分量表法测量供应链整合,其中“1”表示“强烈不同意”,“7”表示“强烈同意”;使用Likert 5分量表法测量运营绩效,其中“1”表示“差,处于行业最低水平”,“5”表示“最出色,处于行业最高水平”。
2.3信度与效度检验
几乎所有变量的Cronbach'sα都大于0.7(质量和创新的α大于0.6),相关系数都较大并且是显著的,表明本研究的变量都是可信的(见表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