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招生简章 | 本站公告 | 管理学文选 | 经济学文选 | 最新资讯 | 校园风采 | 学校介绍 | 师资介绍 | 招生问答 | 博士论坛 | 论文资料库 | 学历查询 | 在线报名
北师大在职博士班同学录总览 | 第一期在职博士班 | 第二期在职博士班 | 第三期在职博士班 | 第四期在职博士班 | 第五期在职博士班 | 第六期在职博士班 | 第七期在职博士班
第八期在职博士班 | 第九期在职博士班 | 第十期在职博士班 | 第十一期在职博士班 | 第十二期在职博士班 | 第十三期在职博士班 | 第十四期在职博士班 | 第十五期在职博士班
北师大在职博士网经济学金融学文选 → 正文

论《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经济危机理论的整体性

北师大在职博士网      2013-03-03       来源:《当代经济研究》2012年第4期

  作者简介:裴小革,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经济危机理论是对资本运动规律的一种整体分析,具有揭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实质的整体性结构,但是,过去很多研究者只把《资本论》第三卷的某些有关章节看作是《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经济危机理论,从而得出了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没有完整的经济危机理论的结论。这种认识是很片面的,马克思对经济危机的研究,是贯穿于他的整个经济学理论体系之中的。要认识目前西方金融危机和债务危机产生的深刻根源,探索应对这些危机的科学方法,有必要对《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经济危机理论的整体性做进一步挖掘和研究。

  一、《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经济危机理论整体性的形成和结构

  
在1840年代,马克思和恩格斯就已经注意到资本主义再生产的周期运动,指出资本主义生产只能在矛盾不断尖锐化和比例不断被破坏的运动中进行。恩格斯在他早期的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批驳了当时资产阶级经济学说对经济危机可能性的否定,他指出:“经济学家用他那绝妙的供求理论来证明‘生产绝不会过多’,但实践却用商业危机来驳斥他,这种危机就像彗星一样有规律地反复出现。”[1]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中研究了资本主义再生产中各种比例关系问题,发现资本主义经济“由于自然规律的必然性,生产一定要经过繁荣、衰退、危机、停滞、新的繁荣等等周而复始的更替”[2]109。

  随着研究的深化,马克思逐步形成了《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经济危机的整体性结构的理论。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已经表达了要对社会问题做整体分析的想法[3]。在1840年代后期,马克思在批判蒲鲁东形而上学的政治经济学方法时又提出,“每一个社会中的生产关系都形成一个统一整体”,单凭主观臆断的“运动、顺序和时间的逻辑”,根本无法理解这一切客观存在的“而又互相依存的社会机体”[2]114,115。1857年下半年,马克思尝试建立自己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开始撰写事实上是《资本论》第一部手稿的《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他从社会生产关系中生产和交换、分配、消费的辩证关系研究入手,对包括经济危机在内的很多问题做出了卓越探索。

  在马克思之前,许多经济学家已对生产、分配、交换、消费等范畴作过研究。但是,他们的研究往往缺乏整体性,只从想像的孤立个体出发,或者把这些范畴并列起来,使社会经济运动过程变成一个无时间秩序的非历史的过程;或者把这些范畴割裂开来,使社会经济运动过程成为各环节互不关联的孤立过程。马克思是把从事经济活动的个人客观地看作在社会中进行生产的个人,以整体视角探讨生产和交换、分配、消费关系的。他认为,人类的物质生产都是“一定社会性质的生产”,“总是指在一定社会发展阶段上的生产。”[4]18~22这就改变了经济学思想史上以孤立的个人为研究出发点的传统视角。马克思认为,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关系中,生产和分配、交换、消费构成一个整体的各个环节、一个统一体内部的差别。生产既支配着与其他要素相对而言的生产自身,也支配着其他要素。一定的生产决定一定的消费、分配、交换和这些不同要素相互间的一定关系。当然,生产就其单方面形式来说也决定于其他要素。不同要素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每个有机整体都是这样[4]36,37。

  在《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草稿)》以后,马克思又相继写了《政治经济学批判》一书、《1861-1863年经济学手稿》、《1863-1865年经济学手稿》,并在这些《资本论》手稿的基础上,出版了《资本论》第一卷德文的第一、二版和法文版,写作了关于《资本论》第二卷的许多手稿等等,使《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经济危机理论的整体性不断完善。马克思逝世后,恩格斯依据马克思遗稿编辑出版了《资本论》第二、三卷。最终形成了《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经济危机的整体性结构的理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对《资本论》及其手稿的整体性结构极其珍视。1866年2月20日,当马克思刚刚写完《资本论》初稿的时候,他在写给恩格斯的信中说:“我亲爱的,你明白,在象我这样的著作中细节上的缺点是难免的。但是结构、整个的内部联系是德国科学的辉煌成就,这是单个的德国人完全可以承认的,因为这决不是他的功绩,而是全民族的功绩。”[5]185

  1867年8月23日,《资本论》第一卷问世前夕,恩格斯在致马克思的信中说:“我祝贺你,只是由于你把错综复杂的经济问题放在应有的地位和正确的联系之中,因此完满地使这些问题变得简单和相当清楚。我还祝贺你,实际上出色地叙述了劳动和资本的关系,这个问题在这里第一次得到充分而又互相联系的叙述。”[5]329

  《资本论》及其手稿的经济危机的整体性理论的结构,是马克思留给世界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一个宝贵遗产,它为全面理解经济危机的内在机理和化解途径,奠定了最重要的理论基础。《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经济危机整体性理论,始终结合着生产力的一定发展水平来研究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时代特征,考察资本主义生产发展的各个主要阶段,论述了生产力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所起的决定作用。这种整体性理论研究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阐明了资本主义怎样在矛盾中向前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怎样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逐渐变成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周期性爆发经济危机,破坏生产力的发展,最后必将让位给同生产力性质相适合的新生产关系,即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经济危机整体性理论的生产过程体系和视角,是《资本论》及其手稿经济危机整体性理论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由《资本论》第一卷建立的。这一卷虽然主要是论述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但并没有只讲生产不讲分配、交换和消费,而是结合分配、交换和消费在一种科学的体系结构中去研究生产的。所以才在对生产过程的研究中深刻揭示了产生经济危机的根源,奠定了研究经济危机问题的最重要的理论基础。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经济危机整体性理论的生产过程体系和视角,承认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进步性,肯定它对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巨大推动力,对节约劳动的新途径和新手段、对有助于发挥人的无限创造性的新需要和新生产的不懈探索。同时,这个体系和视角也表明,这种发展的独特的资本主义形式如何把“发疯的”(即本身成为目标的)技术、机器和交换价值的非人道的潜在力量大量释放了出来。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使人们属于机器,而不是使用机器把人们从机械重复劳动的重担下解放出来。它使一切社会活动从属于不断追逐个人发财致富的要求,而不是使社会生活适应于丰富的个性及其社会关系的发展。每件商品中所固有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之间的矛盾,在资本主义机器的这种矛盾本性中充分地展开。资本主义在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的无产阶级社会创造了物质和社会的前提之后若没有被推翻,这个矛盾就意味着不断引发经济危机和侵略战争,可能使生产力越来越转化为名副其实的破坏力,不仅是破坏人类的财富和幸福的力量,而且是破坏人类和谐生活和世界和平的力量。

  在《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经济危机整体性理论中,流通过程体系和视角也占有重要地位,它是由《资本论》第二卷建立的。《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经济危机整体性理论的流通过程体系和视角不是在不涉及《资本论》第一卷有关生产的论述的情况下研究流通的,而是阐明了资本主义生产只有经过某种流通运动才能得以实现。《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经济危机整体性理论的流通过程体系和视角是在资本主义流通运动中阐明资本主义生产的特殊规定性,进而阐明其再生产的特殊规定性的。同建立生产过程体系和视角的《资本论》第一卷,以及建立总过程体系和视角的《资本论》第三卷相比,可以说建立流通过程体系和视角的《资本论》第二卷有它的独立的研究对象。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经济危机整体性理论的流通过程体系和视角,注意到了社会化大生产各部门间的有机联系,以及整个经济结构中,某些部分对其余部分的影响,并意识到了局部或部门的危机或波动对于整个经济波动的影响。马克思深刻阐明了社会在商品生产条件下再生产正常进行所要求的两大部类平衡问题。这种平衡既包括使用价值,即物质的方面,也包括价值的方面;既有相对稳定的静态的简单再生产分析,也有比较复杂的动态的扩大再生产分析。这些分析对于研究当代经济危机同样具有适用性。如果在社会再生产中,两大部类的比例不能保持适当的关系,社会生产就会因结构比例和发展速度的差异而导致失衡,从而产生大的经济波动和危机。

  《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经济危机整体性理论中最接近资本主义经济运行表面的部分,也是直接研究经济危机问题最多的部分,是由《资本论》第三卷建立的。《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经济危机整体性理论的总过程体系和视角所研究的资本主义生产总过程,不是个别资本的运动过程,也不是某一种资本运动的总过程,而是社会各种资本形式运动的总过程。所以,它与流通过程体系和视角所研究的社会总资本的运动又是不同的,流通过程体系和视角所研究的社会总资本的运动,还仅仅是产业资本即资本的一种形式的总资本的运动,而总过程体系和视角研究的是社会总资本各种形式,包括产业资本、商业资本、生息资本等各种资本形式的总运动过程。

  一旦把《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经济危机整体性理论总过程体系,同其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体系合并在一起,《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经济危机整体性理论的基本逻辑结构就庄严宏伟地展现在我们面前。总过程体系所讲的内容,就是日常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实际现象,包括了资本家你死我活地追逐利润的活动。许多从本质关系出发,暂时舍象去的因素,在总过程体系的视角中都要加以考虑。

  在这种由本质到现象,由简单到复杂的分析中,总过程体系的视角先研究由剩余价值到利润的转化,由剩余价值率到利润率的转化、利润率平均化、一般利润率下降的过程,商品价值到生产价格的转化过程,然后,再分别研究各种具体资本形态,看它们是怎样依照一般的资本运动规律而展开瓜分剩余价值——利润的活动。这些论述表明在这样的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各种内在矛盾的作用下,不可能具有使商品价值顺利实现的条件,经济危机的本质根源也就被彻底揭露出来了。

(编辑:北师大在职博士网
上一篇:
第13、14期博士班3月、4月专业课上课通知  2013-02-26
下一篇:
广西钦州市征集挂职服务博士后研究人员的通知  2013-04-19
 
  最新招生简章
  本站通知公告
  在职博士招生问答
  在职博士网最新资讯
  在职博士网工商管理文选
  在职博士网经济学、金融学文选


              学历查询   在职博士网论文资料库   在职博士网文章搜索    学费付款方式    在线留言    联系我们  
官方网站 2006 — 2013 ©  北京师范大学在职博士网
主办: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北京师范大学政治学与国际关系学院 
地址:(100875)北京市海淀区新街口外大街 北京师范大学新主楼16层
来人报名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上地三街9号嘉华大厦C座607 地理位置图
网址:http://www.zaizhiboshi.com      电邮:[email protected]
电话:010-6296 6863    6297 8448    总机:010-6296 6861   传真:010-6296 6863
     手机:133 6677 6856(方老师)    186 1010 6835(肖老师)
北京师范大学版权所有
京ICP证09008217号

北京师范大学在职博士班老师阅卷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