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财富》 杂志第一次以简体中文出版,15年来,作为一本商业杂志,我们有幸成为中国这个巨变时代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值此创刊15周年之际,本刊编辑部对过去15年来对中国商业进程有着深刻影响的人物进行了盘点,回顾了15年间在中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出现的新生事物,这些人和事勾勒出了这个时代的背影。同时,我们还邀请专家学者就中国外商直接投资和中国企业管理变革撰写文章,盖洛普咨询还特地为本刊提供过去15年来针对中国消费者的调查数据。希望这一切不仅有助于我们理解过去,也帮助我们更好地展望未来。
1.柳传志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长 67岁
柳传志是中国第一代企业家中的标杆性人物,1984年创立联想集团,并将之打造成世界最大的品牌电脑厂商之一,成为中国大陆最早进入《财富》世界500强的纯市场化企业。“建班子、定战略、带队伍”是柳传志认可的“管理三要素”,“拐大弯”的思维模式也使得他成功化解了公司产权改革中的种种风险。不到60岁,他便选定了自己在联想集团的接班人,这也使得他有精力将联想集团的母公司联想控股打造成一家杰出的控股公司,旗下涵盖了消费电子、IT服务、风险投资、房地产和私人股权投资等业务。同时,正因为较早地启用年轻人杨元庆,在后者的主导下并购IBMPC业务,使得联想集团成为在中国诞生的极为罕见的国际化公司。最近,谈到联想成功的原因时,柳传志强调企业要有主人。与此相呼应的是,杨元庆今年大量增持联想集团的股票,联想控股整体上市也在计划之中。后者的产权关系的明晰,再次体现了柳传志的大智慧。
2.张瑞敏
海尔集团首席执行官 62岁
过去15年间,张瑞敏领导的海尔集团通过强化产品质量、以顾客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及坚持不懈地树立企业品牌,成功以“中国制造”征服全球家电市场,销售收入突破1,400亿元,跻身全球高端家电品牌之列。而最令他人忘尘莫及的成就,是他将西方管理经验与中国传统哲学结合的管理思想,成为过去15年间高速发展的中国企业管理者的行动指南。他更是不折不扣的行动派,其市场链、SBU(战略业务单元)、人单合一的管理创新实践,为其他中国企业激发组织内部管理创新力提供了“参照样本”。张瑞敏以不断自我突破、追求卓越的变革精神赢得了“商界教父”的美誉,用自己的行动将敬业和创新文化融入到海尔的文化基因中。他所代表的企业家精神,引导着同时代的中国企业家不断前行。
3.任正非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创始人 67岁
与柳传志同龄的任正非44岁才创办华为,不过,他只用了21年就将华为带进了《财富》世界500强。虽然迄今为止任正非还从未接受过媒体采访,但他撰写的一些文章已在业内广泛传播,其经营理念备受业界巨擘的推崇。比如,2000年他撰写的《华为的冬天》给IT业敲响了警钟。其实,当时华为的经营业绩非常出色。这种居安思危的思维模式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智慧。其他如“狼狈组织计划”、“压强原则”等管理理念,也对中国的企业经营者有深刻的影响。与很多依赖低成本崛起的中国企业不同,华为是一家极具创新精神的公司,它将每年10%的收入投资到研发领域,员工近半数都是研发人员。截止目前,华为仍然是一家非上市公司,但它已经比肩思科这样的科技巨头,而且有望超越思科成为行业的领头羊。
4.王石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 60岁
1984年,王石组建了深圳现代科教仪器展销中心——万科公司的前身。1991年初,万科在深交所挂牌上市,成为最早上市的一批企业之一。不过,那时公司还是一家多元化的公司,地产、外贸加工、酒店、零售等等,只要赚钱,什么都做。直到1996年[与《财富》(中文版)创刊是同一年],王石才将公司的主业确定为地产。接下来,用了11年时间,万科成为全球最大的住宅开发公司。当然,这与中国的宏观环境相关:快速的城市化过程造就了全球最大的住宅消费市场。但是,能从成千上万家房地产公司中脱颖而出,王石显然不仅仅是凭借运气。他为公司确立了一些与同行大相径庭的经营原则,比如:“不行贿”;“不赚超过25%的利润”。他建立专业化团队,并打造了万科的企业文化(简单不复杂、规范不权谋、透明不黑箱、责任不放任),更是影响了大量的中国企业和企业家。除了经营企业之外,王石还是位登山爱好者,他是世界上成功征服“7+2”(7 大洲的最高峰加南北极)的最年长者。
5.马云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47岁
马云创立的阿里巴巴集团今年才12岁,但马云已经成为全世界互联网行业最有声望的企业家之一。他开创的为中小企业服务的B2B模式尽管一开始并不为投资者看好,但马云最终证明那些人的看法是错误的,他也因此得到了广大中小企业主(他的客户)的拥护。随后,马云在C2C领域打败了强大的国际竞争手,近年又进入了B2C领域。迄今为止,在马云进入的所有上述业务领域,他都是市场的领导者。仅仅用了12年,他就打造了一个目前看来所向无敌的电子商务帝国,并且改变了中国人的交易和购物习惯。尽管今年他的阿里巴巴集团遭遇了一系列挑战,不过我们还是有理由期待他在下一个12年给我们带来更多新的商业奇迹。
6.李荣融
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前主任
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副主任 67岁
李荣融与国企打了一辈子交道。这位前国资委的掌门人祖籍上海,1944 年生于苏州。2003年,国资委在争议声中成立,而5年之后,它已经成为影响中国政经格局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时,李荣融掌管的152户中央企业实现利润已经接近1万亿元,而“三年脱困”之后,已有16家企业跻身世界500强。今年,在《财富》杂志公布的世界500强企业中,中央企业已达38家,比上年又增加8家。
作为国资委的首任主任,长达七年的任职期让李荣融成了2003年以来中任职最久的部长级官员之一。他掌握着中国上万亿元国有资产,在过去七年里推动了这些企业的重组并购,全线推广了薪酬激励,用强势的态度让央企的老板们签下业绩“军令状”。早年,李荣融在无锡积累了20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1968 年7月,天津大学化学工程系毕业的李荣融来到无锡油泵油嘴厂做了一名车间工人。很快,他利用自己的化学知识进行技术革新,在设备改造方面显示出才能。80年代初,李荣融担任油泵油嘴厂厂长,他强调对一流人才的重视,同时开始与德国博世公司谈判,开始“二次创业”。该厂就是如今的无锡知名企业——威孚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
7.周小川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 63岁
周小川最近被《欧洲货币》杂志评选为“年度全球最佳央行行长”。在全球金融危机、经济倒退期间,他通过有效的手段,在控制通货膨胀的同时保证了中国国家经济的稳定增长;在实施紧缩利率政策的同时,大幅降低了中国经济硬着陆的几率。
“周小川在全球影响力日渐增强。站在美国和欧盟政府债券最大的投资者的立场,他呼吁发达国家密切协同工作,以管理主权债务危机。”《欧洲货币》该杂志称。周小川,这位前中国证监会主席在2002年底被宣布为新任央行行长,中国的媒体曾将他与前国家发改委主任马凯、前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及前商务部部长吕福源并列为温家宝总理的“四大财经官员”。2009年3月间,周小川发表系列论文阐述金融危机中中国宏观调控政策的作用,提出改革国际货币体系,摆脱美元主导,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2010年末,又在面对热钱流入加速的形势下提出“池子理论”,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8.吴敬琏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著名经济学家 83岁
吴敬琏是中国最著名的经济学家之一。1984~1992年,他连续5次获得“孙冶方经济科学奖”;2003年获得国际管理学会(IAM)“杰出成就奖”;2005年荣获首届“中国经济学奖杰出贡献奖”。由于曾经提出批评中国股市的“赌场论”,主张维护市场规则,保护草根阶层生计,吴敬琏被誉为“中国经济学界的良心”。这位以敢言著称的经济学家早年考取金陵大学文学院,随后转入经济系学习。至今,年逾八旬的老人仍行走在乡村之间,由他所带头成立的富民基金,主要用于支持贫困地区农民的小额贷款。《吴敬琏传》中如此记述:“吴敬琏之重要性在于,他几乎参与了新中国所有的经济理论争议,由他的思想演进出发,可以勾勒出中国经济变革理念的大致曲线。吴敬琏对这个转型国家的贡献,除了改革思路上的创新外,还在于他那份独立思考、直言不讳的知识分子风骨。”
9.沈南鹏
红杉资本中国合伙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执行官 47岁
在央视中国经济年度人物颁奖典礼上,主持人曾经这么介绍沈南鹏:“他能够点石成金,三年间,他的‘魔法石’两度让传统的大众服务业公司颠覆纳斯达克的中国概念。”这是五年前沈南鹏留给业内的印象。当时,也就是在携程上市三年后,沈南鹏作为如家的联席董事长,再度叩开了纳斯达克的大门。
沈南鹏早年就读耶鲁大学,毕业后在花旗等国际大银行工作。1999年,通过在美国的中国朋友认识了梁建章,合资创办了携程网。沈南鹏离开携程后,加入红杉资本,出任创始合伙人。他是携程、如家的联合创立者,是分众、易居的最大个人投资者。在金融危机的环境下,沈南鹏领导的红杉依然延续了以往“看多中国”的投资策略,在科技和传统领域都投资了众多具有高速增长潜力的公司。他也是新浪和易居中国合并资产、完成中国房地产信息集团成立短短148天后在纳市达克成功上市的幕后推手。
10.马化腾
腾讯公司首席执行官 47岁
马化腾1998年创办的腾讯公司是中国最大的网络社区,它提供的即时通信工具改变了中国人的沟通和交流方式。同时,他也从中挖掘出巨大的商机。目前,腾讯是中国规模最大的互联网服务公司,年收入达196亿元。马化腾本人具有IT工程师背景,他在腾讯公司也建立了工程师导向的文化,正是这种文化使得腾讯能更专注于产品本身。直至今天,马化腾还深度参与产品开发过程,这不仅保证了产品质量,实际上也是对工程师的一种鼓励。借助于庞大的即时通信用户群,腾讯在推出产品或者服务时有天然的优势,而这一点也饱受业内人士诟病。最近,马化腾提出开放平台的举措,宣称“腾讯要打造一个规模最大、最成功的开放平台”,让我们拭目以待。
11.王建宙
中国移动集团公司董事长 64岁
从中国联通到中国移动,王建宙是近15年来对中国通信事业影响最大的人物之一。今年,在巴塞罗那举行的GSMA移动通信世界大会上,王建宙被授予“GSM协会主席奖”。该奖项设立于1995年,是GSM协会向为全球移动通信事业繁荣发展做出杰出贡献的个人授予的最高级别奖项。
王建宙技术出身,曾获浙江大学工学硕士并获香港理工大学工商管理博士学位(在职),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但是,作为一家三地上市的公司老总,他需要每天关心联通在纽约、中国香港和大陆三地的股价走势,并会见投资者和分析师。他喜欢看管理学方面的著作,曾经推荐过两本书,分别是《基业长青》和《从优秀到卓越》。王建宙的商业目标不仅仅是做一家赚钱的中国运营商,而是在国际范围内成为先进运营商的代表。平时利用碎片时间苦练英语和翻译的王建宙,近来多次在国际舞台上运用自己的话语权去影响产业界。在接受《财富》(中文版)的专访中,他谈到了公司乃至国家软实力的重要性。
12.刘永好
新希望集团董事长 60岁
他是90年代最富盛名的中国民营企业家,以猪饲料起家,20多年间开疆拓土,入股民生银行,涉足房地产、化工等高利润行业。难能可贵之处在于,虽然农业一度利润不敌其他商业板块,但刘永好却将其视为支柱产业,且从未放弃,打造了以“高利润行业反哺农业”的持续、稳建的发展模式,令其在动荡的商业格局中屹立不倒。近年间,他领导的新希望以厚积薄发之力,频频出手收购行业龙头企业,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产业链农业集团。通过农业、农企、农社结合的商业模式创新,以龙头企业引导农村经济方式的转变。在公司规模突破千亿之际,刘永好也在践行自己的人生承诺:“为耕者谋福利,给食者造福。”
13.张近东
苏宁集团董事长 48岁
在本土企业与外资企业正面交锋的15年间,以张近东为代表的一批本土家电连锁巨头牢牢控制了中国的“主战场”,而苏宁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它率先建立了家电连锁的销售模式,以自建物业的模式加速发展,借助资本市场推动业务迅速扩张,强化内部管理,推动内生性增长,谱写了20年稳建扩张的企业发展篇章。未来十年,张近东将再度发力,推动苏宁向“科技、智慧”转型——以信息化重构管理流程,变革营销强化零售终端能力,打造苏宁易购零售信息平台。或许,下一个“中国的沃尔玛”非它莫属。
14.周伟焜
原IBM 大中华区董事长兼 CEO 65岁
过去15年间,经历了改革开放初期探路摸索之后,跨国公司开始了在中国精耕细作、高速发展的美好时代。周伟焜无疑是其中的代表性人物,他是“最受赞赏的跨国公司”IBM在中国的奠基人。其40多年的IBM职业生涯中,14年见证了IBM中国翻天覆地的变化——投资和布局IBM全球服务中心与全球创新中心,建立了人才培养的机制和文化,将中国定位为IBM全球战略性市场,为IBM全球增长作出贡献;不仅如此,周伟焜将更多的全球资源引入中国市场,引领并且推动了IT行业变革创新的进程,以“成就客户、追求卓越”的商业实践成为本地公司学习的榜样,IBM成为以信息化推动中国经济前进的商业进程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15.宗庆后
杭州娃哈哈集团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 66岁
66岁的宗庆后是伴随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浙商代表,以事必躬亲的创业执行力、超常的商业敏感、雷厉风行的管理风格,白手起家打造了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亿的饮料王国,开发了多个畅销中国的饮料品牌。他与“达能”从联姻、合作破裂直至诉讼的经历,无疑是过去十年来合资企业控制权、本地化的商业教科书。近两年间,在碳酸饮料之外,宗庆后为娃哈哈构建了更多元化的产业版图——上游介入原材料行业,下游进军零售业,目标是五年内进入世界500强。